內政部於今年2月發起「身分證明文件再設計」活動,經過一連串的票選,設計師魯少綸的作品「形|SHAPE」一路過關,最終榮獲設計獎,除了將成為新款身分證設計的重要依據,也能獲得新台幣12萬元的獎金,不過,結果出爐後也引起網友正反評價,部分網友更質疑主辦單位黑箱。對此,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於今日在臉書發文呼籲,「請不要霸凌人身攻擊得獎者好嗎?」
本次獲得大獎的作品是由魯少綸設計的「形 | SHAPE」,設計相當簡潔、俐落,不過,在網路票選僅獲得46票外勞仲介,反觀在票選中獲得97498票的作品「嶼民在地」,票數可說是差距很大,這樣的結果也引起網友正反討論,也紛紛湧入臉書專頁抨擊。
對此,聶永真在臉書發文表示,46票在人氣獎裡當然完全慘輸,但評審機制的加入就是為了確保夠好的設計都能被看見,不會被任何網路投票帶外勞仲介來的bug犧牲,「以至於網路票選中獲得的46票不代表可以被蹂躪拿來當成言語霸凌的玩笑,這46票可能僅是來自於作者本身沒有火力全開號召親友幫忙催票投票所得到的數字罷了。」
台灣這座小島,先後容納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異鄉人,或渡海前來開墾,或因戰爭來到此地。自開放引進外籍移工後,這22年來隨處可見越來越多東南亞臉孔。身處多元環境的我們,是否準備好了一個充滿同理心的社會,能彼此理解,互相學習且共同生存?男性移工多半從事漁工農務、進入工地或工廠,彌補了台灣基層勞力的缺口;將近九成的女性移工則進入醫院或家庭擔任看護或幫傭,肩負起原本應由國家福利承擔的長期家庭照顧工作。全球化下流動成為常態,人們跨越城鄉甚至國界以獲取更好的生活,無論是中國的北漂族、到鄰近國家當「台幹」的青年,或在政府廉價勞動力輸出政策驅使下大批離鄉打拼的印尼人,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
聶永真指出,自己相當心疼設計獎的得主,目前發生的一切對他來說應該始料未及,直言「你們知道許多言語霸凌的部分,會讓一個得獎者、創作者的生命與專業價值,從此消沈嗎?而現在這個言語霸凌正在發生。」、「一個競賽的結果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有人認同有人拒絕接受,但請不要霸凌人身攻擊得獎者好嗎?」